首页 虎符中国站文章正文

工作综述|奏响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强音——“十四五”时期我国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虎符中国站 2025年10月17日 18:02 2 Connor

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微信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赵泽众

“天宫”遨游太空,C919冲上云霄,邮轮乘风远航……大国重器上天入地,钻山探海,它们的研发制造背后,刻印着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一流人才的身影。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栉风沐雨,砥砺笃行。“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人才工作如期交出圆满答卷。“十四五”期间,人社部门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展开全文

以政策为引领

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大国发展,规划先行。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明确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深入人心。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蓝图既定,实干为要。五年来,人社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人力资源。

一项项政策措施,搭建人才工作制度框架体系,激励人才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五年来,党中央高位推动,凸显技能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技能导向使用制度,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党的二十大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赋予技能人才更高定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对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各地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措施更加完善、岗位使用更加合理、评价机制更加科学、发展通道更加畅通、激励保障更加有力,有效形成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良好氛围。

五年来,一系列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相继推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地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创新链,做大人才“蓄水池”,集聚专业人才团队,加大对领军人才、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增强创新“动力源”,强化人才创业扶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优化以“博新计划”为重点的国家博士后资助体系,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技领域选拔、资助优秀人才开展创新型研究。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完善博士后经费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博士后的支持力度,为博士后提供更多的创新发展机遇、更为广阔的科研平台、更加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让无数专业技术人才奔赴科技创新一线,赋能产业发展。

以培训为牵引

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人才强国,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十四五”期间,一项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的全民素质提升行动正在进行。人社部门实施“技能中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等行动,以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为牵引,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一次次培训,让劳动者具备一技之长,以人才赋能产业。

培训聚焦急需紧缺、就业容量大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养老护理、育婴等关键领域需求,突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企业职工等群体,更加突出就业导向,旨在推动技能与岗位精准对接,构建技能人才成长新生态。

技工院校是开展培训的主阵地。各地技工院校与企业深度协同开办“订单班”,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的教学、实训,帮助人才直通就业岗位。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440所,在校学生428.7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超百万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97%,成为技能人才培养摇篮。

社会化培训使人才和产业双向奔赴。从“出蛮力”到“凭技能”,大学生李伟参加系统培训,不断拓展能力成为技术主管。从机械制造专业到机器人示教编程,专业转换培训让学员张秒有了更多工作选择。他们的转变,正是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技能成才的真实写照。

随着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新职业也不断发展。“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涉及数字经济、健康养老、智能制造等诸多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的编制发布,丰富了职业人才的内涵,有助于形成产业孕育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良性循环。

“整个培训,还原了真实的工作场景,通过培训可以快速上岗。”“服装质检员”学员黄诺拉对企业和国家对新职业“双认证”模式赞不绝口。

人社部门坚持投资于人,适应产业变革和新技术发展需要,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十四五”期间,累计超4200万人次的企业职工、超3100万人次的农民工接受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十四五”期间,优化实施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新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近万名。制定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海外人才需求指引等,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等项目。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高级研修项目近1500期,新设立80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600余万人次。部署开展专业技术人才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带动参加继续教育超过7.5亿人次。一个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体系正加快形成。

以竞赛为“指挥棒”

筑牢人才“主心骨”

法国里昂的47届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上,19岁的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冠军鲁静怡身披国旗,用奋斗诠释技能报国。从高校到产业,太原理工大学李晓春团队通过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让科研技术落地,研发的生化分析仪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并优化疗效。

竞赛为人才提供了展示水平的平台,对壮大人才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十四五”期间,每年有上千万人参加各级各类职业赛事活动,通过竞赛平台,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他们通过参加比赛改变人生轨迹,成就出彩人生。

一场场竞赛,促进技术创新突破,为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注入强大动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连创辉煌,金牌不断超越历史记录。全国技能大赛的举办,填补了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竞赛的空白。五年来,我国已建成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举办技能大赛,让更多人意识到技能人才的价值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引领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两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举行,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展示和“揭榜领题”平台,共吸引超过1.1万个团队、5万人参赛。一个个博士后科研成果落地,标志着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导向更加鲜明。“十四五”时期,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8万人,比“十三五”时期增长64%。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让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事业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关键在体制机制。“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

一项项改革,带动产生红利释放效应,增加了广大人才群体的参与感、获得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没有复杂的申报手续,也不用发表论文,只需要业绩材料和业界专家的推荐。在三名专家的举荐下,北京的徐鹏被评为正高级工程师。“四唯”顽症迎刃而解,归功于北京市人社部门为高层次、急需紧缺、特殊技艺人才打造职称的绿色通道,以多维度、多角度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科学评价。

“十四五”期间,围绕职称评审标准、学历奖项等限制性条件以及评价机制等关键环节,人社部门大力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评价倾向。27个系列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职称评审管理等综合性配套政策日益完善。五年来,人社部门持续推动职称制度改革落实,进一步落实用人自主权,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清理规范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审批事项。制定实施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完善职称评审管理服务,加强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互认,持续推进分类分层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建设。

畅通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十四五”期间,在技能人才原有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五级”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延伸拓展为“新八级工”制度,打破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鼓励“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工资和社会地位都上了一层楼!”重庆轨道集团首位特级技师张杰欣喜不已。五年来,累计有4400多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0多人次获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

五年来,尊才爱才用才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共评选出6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588名全国技术能手,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当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社部门以开展技能人才表彰激励为引领,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回望“十四五”,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中华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沃土。

立足新起点,“十五五”新征程渴求人才,呼唤人才。人社部门将积极谋划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让发展动力竞相迸发,加快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步伐!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标签: 人才 强音 工作 奏响 成效

发表评论

虎符交易所-国内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虎符中国站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