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对胡克斯特拉的批评做出了及时回应,强调欧盟应当摒弃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北京指出,欧盟不仅要在气候变化上发挥建设性作用,更应避免一味站在高处指...
英国不是欧盟创始成员国,而且加入后又退出,这究竟是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欧盟是从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创始成员国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国家,却没有英国,而且在1973年加入后,又在2020年退出了。那么,英国为什么不是欧盟创始成员国?为什么加入后又退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英国是一个岛国,面积仅有24多万平方公里,孤悬欧洲海外,不列颠群岛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资源,使英国缺乏安全感。所以,在中世纪英国就参与到欧洲大陆上强权的争霸中。百年战争最能说明问题。虽然起初是为王位继承问题而战,但转而变成英国入侵法国的战争。
这时英国想向欧陆扩张渴望统一欧洲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但这场战争十分漫长,陆陆续续打了116年。英国虽曾一度控制了法国一半以上的领土,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就剩下加莱港和汉诺威两个欧陆据点,其它在欧陆的领土全部丧失。
经过这次向大陆扩张的惨败,让英国人意识到,身为岛国的自己,跨过英吉利海峡去欧洲大陆作战成本高代价大,根本没有优势可言。于是索性关闭海岸,断绝与欧洲大陆的往来,以求安然。然而,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从海上入侵了英格兰,彻底毁灭了英国人的想法,使英国人认识到完全脱离欧洲大陆是极不现实的。
如此问题就来了,既然征服欧洲行不通,闭关锁国又遭到来自大陆的入侵,如果这样也不能坐以待毙呀,于是,聪明的英国人开动脑筋,决定主动出击,搅乱欧洲以保持欧洲大陆势力平衡,让他们没有能力威胁到自己。
展开全文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出炉,其核心要义是,虽然英国孤悬在欧洲之外,但必须密切关注欧陆发展形势,绝不容许欧洲有德法俄这样的强权一家主导走向统一,形成统一的力量。至少在北欧地区不能有像法国拿破仑时代或者德国希特勒时代的统一欧洲强权。
虽然有了“大陆均势”的办法,但是英国还是觉得不安全,因为英吉利海峡这个天然屏障不足以阻挡征服者,几乎无缓冲区可言,这让英国人吃不香睡不觉。岛国心态促使英国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建设海军上,因为在他看来,庞大的海上力量是保证自己安全和有足够话语权的关键。
因此,英国一直致力于欧陆的均势平衡,成为欧陆事务的一根“搅屎棍”。而且在历次欧洲可能走向统一的进程中,英国这根“搅屎棍”可谓尽心尽力。19世纪初,拿破仑骤然崛起,欧陆统一似乎就在眼前,英国却锲而不舍、不遗余力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和资助反法同盟。终于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败拉下马。或许拿破仑低估了英国庞大海外殖民地的实力和英国坚决反对欧洲统一的决心。
20世纪上半叶,当德军以闪击战席卷欧陆,甚至把仅剩的几十万英法联军赶过了英吉利海峡对岸,英国临危受命的丘吉尔首相率领下,坚持战斗,死不投降。苏德战场的爆发,美国的加入,德国失败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由此可见,孤悬欧洲海外的英国最怕欧洲的统一,一直设置障碍阻止欧洲统一,哪怕只是经济上的统一,那也不行。
在二战以后,当欧洲大陆出现联合趋势,欧洲经济共同体即将诞生之时,英国则十分忌惮和忧虑。于是就拉拢瑞典、丹麦等国成立七国自由自贸区,试图阻止或减弱欧共体。所以,就更谈不上欧盟创始成员国了。
//i1.go2yd.com/image.php?url=0T97kiYfrU
然而,随着欧共同体的成型和为成员国带来的好处,英国又心生羡慕,于是在1963年、1967年连续申请加入,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盟一员。但是在捞足好处,再无利可图后,又想离开,阻挠欧盟发展,2016年以公投方式决定脱欧,2020年正式退出欧盟。如此,英国可以不再付给欧盟会费,也不用接纳欧盟承担的难民了。
英国之所以不是欧盟创始成员国,加入后又退出,根子是浸入英国血液中“光荣孤立”的文化传统,这也是英国奉行离岸平衡、大陆均势,成为欧洲联合搅局者的原因所在。英国一边想借力欧盟发展自己,一边又想与法、德制衡讨好美国。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不仅搅了欧洲,也搅了自己。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